数字化将为中医药发展插上翅膀

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时间
2011-03-31

罗智博 何继勇 李明哲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现代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及数理统计方法的广泛应用为中医的诊断技术和证候的标准化研究带来了机遇。

文献数字化的实现把中医古文献自然文本的信息资源集合成虚拟的数字文献信息资源,形成有限的信息空间,实现真正意义的信息共享。

运用现代“数字化”技术将对寻找和研究中医辨证论治过程中所显现或隐含的各种信息起到革命性的促进作用。

在适应时代潮流、倡导中医现代化的今天,数字化已然成为中医院现代化的鲜明标志,也是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手段。要适应时代发展,打造现代中医医疗服务业,有效发展中医数字化已经成为重要手段之一。

众所周知,数字技术是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一个重要支点。数字技术作为知识创造、获取、交流的载体,已深入到我们的各种活动之中。而医学科学也一直处在科学技术的前沿领域,医学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使得传统医院完成了向数字化医院的转型。

数字化改变了传统医疗工作流程和管理手段,系列数字化医疗设备在医院中普遍使用,各种医疗临床信息系统和医院管理信息系统逐渐普及,不仅为医院的效率、质量和服务的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使得整体医学合理地发展。在中医现代化的发展中,快速发展的中医数字化为当代中医整体发展插上了有力翅膀。

“数字化”是中医药事业的助推器

中医数字化诊断技术发展是关键

现代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及数理统计方法的广泛应用为中医的诊断技术和证候的标准化研究带来了机遇。尤其中医诊断仪器的研发方兴未艾,比如舌象仪及脉象仪研发就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舌诊信息客观化、标准化研究最初的构想源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从最初集中在技术手段的研究转到“以中医为倡导,以计算机技术为应用”的研究,经研究人员不断努力,使得中医舌诊的数字化研究更加符合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

在舌诊方面,目前已经实现了对舌质、舌苔颜色、性质进行定量分析识别;完成了彩色舌图像分割、彩色校正、舌色苔色的分类、裂纹识别及鉴别舌苔厚薄的方法。近年来舌象数字图像采集、舌色苔色判断标准的量化、舌象的纹理分析、特殊纹理形态识别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在脉诊方面,最早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从脉象仪时代发展到了脉象传感器时代,目前国内外许多专家都意识到脉象仪研制中十分重要的环节是脉象传感器的设计。在我们已经拥有的脉象仪传感器中,以压力、光电传声器和超声多谱勒式传感器为主。而在脉象分析方法上主要有时域分析法、频域分析法、变换域分析法、数学模型方法和非线性动力学方法。

另在面诊研究、闻诊研究及问诊研究中的数字化应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临床应用的不断扩大、颜色光学理论的发展和测色仪器的更新,面部色诊实验室研究已经在国内外开展起来。同时国内应用色差计、光电血管容积仪、红外热像仪等仪器对面部色诊的一些理论进行了阐释、证明,为中医诊断学提供了一些客观定量的数据。

另有学者运用声谱仪、语声仪、喉声气流图仪、频谱分析仪等结合电子计算机对语声、咳嗽声、肠鸣声、呼吸声等的频率、振幅、持续时间进行初步分析,使闻诊客观化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这些数字化技术在中医药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极大地促进了中医诊断技术的发展。

中医古籍数字化研究是发展的载体

中医古籍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防病治病宝贵经验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中医药古籍文献中所收载的理法方药、养生保健知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

以数字化手段对中医古籍进行处理,既可以使中医古籍的原图原貌永久保存,又可以通过数据库和网络广泛利用,避免阅读原书对古籍造成的损伤。文献数字化的实现把中医古文献自然文本的信息资源集合成虚拟的数字文献信息资源,形成有限的信息空间,实现真正意义的信息共享。从而解决了长期以来中医学科研、临床工作中,资料的收集、分类、加工、检索、统计和推理等等皓首穷经的原则和研究方法。

以往的研究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人们对信息获取的要求,古籍文献学习、利用难,已成为影响中医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所以必须借助当代信息与计算机科学技术来解决此问题。因此,中医古籍数字化是中医古籍保护和利用的理想方式。目前,我国基本上实现了综合性古籍、专题古籍、单本专籍的数字化以及图书馆馆藏古籍资源的数字化。

综上,在中医数字化诊断技术的逐步完善发展及中医古籍数字化研究成绩显著的基础上,中医医疗事业定将取得长足发展。

“数字化”是实现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现代化

科学无止境,中医学作为科学的一种也一样。时至今日,社会已经发展到信息数字化时代,数字语言已可表达、传播各类信息,具有前所未有的精确性与通用性。让中医学这一传统生命学科和包括现代信息技术在内的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实现中医理论的数字化,已经到了既迫切又具有现实意义的历史阶段了。但在我们提及中医学现代化,实现中医理论体系的数字化时,要充分保证中医理论体系的自身特色体系。中医理论的数字化无疑为中医现代化事业发展加大了筹码。

中药现代化对数字化的迫切需求

中医现代化还要注意到中药的现代化进程。中成药新药功效的临床评价是当前令人感到困惑的现实问题。目前出现了许多新药找不到对应指标,只能往西医学上靠,这就给新药开发带来很大的麻烦。如果实现了中医理论的数字化并作为学术保证,我们就更容易使中药成为在现代化中医理论指导下的现代化中药。

我们在实现中医理论体系现代化的同时,指导中药现代化,而中药现代化又能促进中医理论体系完善,形成良性循环。无疑,“数字化”在中医学中的广泛应用必将有力促进中医现代化。

“数字化”为中医药信息处理带来变革

我们在遵循中医发展的固有规律和中医原有的方法学来研究中医的同时,运用现代“数字化”技术将对寻找和研究中医辨证论治过程中所显现或隐含的各种信息起到革命性的促进作用。

传统的信息处理方式不能满足中医特色研究的需要。首先体现在不能满足现代辨证需要,传统中医对各类信息的采集多为病人所表现出的表象信息,即人体的外在表现或病人本身的自我感觉。而这些信息的获得主要凭借医生的主观意识,对于这些内因反映于外的表象,其轻重程度是无法有效地具体表述和采集的,如把应用高科技手段收集的信息纳入辨治依据,必将扩大信息收集的范围。

其次,以人脑储存处理信息的方式效率低下。这种处理的方式效率并不高,准确度也会受到医生素质因素的影响,模式细节也千差万别。也就是说,以人工方式操作的信息处理方式,会受多种因素制约,会受情绪变化因素影响。同时,这种处理信息的原始模式也只能满足个案和少量信息的处理,对复杂信息的储存和处理效率是很低的。

再次,数字化信息处理模式对海量信息优势显著。在中医辨证治疗中的信息是多方面的。用传统的人脑处理模式或用原始的数理统计方法对这么大样本的海量信息进行相关性和规律性处理是根本办不到的。所以数字化研究对中医特色发展研究就体现得尤为必要,也只有运用现代化的信息处理手段才能实现对海量信息的处理。

伴随整体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了适应中医药现代化整体发展要求,以及数字化技术在中医领域应用并体现其巨大的应用潜能与优势,我们应利用计算机统一性的数字化技术手段,对中医在医疗过程中所发现的人体现象、变化规律及相关物质的完整重现和新知识的发现提供技术支持和帮助。

总之,数字化在中医药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将积极推动现代中医医疗事业前进,有效促进中医现代化事业发展,为中医事业带来革命性进展。